斗破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明:书店卖明史,朱元璋懵了! > 第11章 君王不早朝
    翌日。



    天还没亮,朱标就来了。



    朱元璋平时都起得很早,从他的诗作中便可见一斑:



    百僚未起朕先起,百僚已睡朕未睡。



    不如江南富足翁,日高丈五犹拥被。



    但是因为昨天看书看到深夜,而且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入眠,所以,此时的朱元璋还在迷迷糊糊的睡眠当中。



    不过也因为一直以来习惯早起的原因,所以他的睡眠很浅。



    很轻易的就被朱标吵醒了。



    朱元璋迷迷糊糊爬起床,揉了揉眼睛,看向朱标。



    只见朱标已经穿戴完毕,神采奕奕。

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朱元璋打着哈欠问道。



    朱标正色回道:“父皇,今日早朝,您不在,如果儿臣也不在的话,那就开不成了,您要是还不回去的话,儿臣就要赶回去主持早朝了。”



    早朝,对于一个王朝而言,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制度。



    因为早朝不仅是皇帝接见大臣的重要方式,也是处理国家大事的主要途径。



    泱泱大明每天的大事要事,大都是在早朝上进行讨论,各种方针政策,也大都通过早朝的方式进行传达。



    现在的公司早会,多少有点当初早朝的味道。



    不过早朝可比早会严格多了。



    特别是朱元璋定下的早朝制度,不仅制度森严,而且非常的繁杂。



    刮风下雨,就算天上下刀子,也要准时进行。



    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,否则每一位该参加的大臣都要参加。



    臣子辛苦,皇帝同样辛苦。



    但是辛苦同样有回报,早朝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,提高了行政效率,增强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沟通,让很多大事要事都能够得到及时处理。



    而大明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早朝的,只有两位皇帝。



    一位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。



    朱元璋即使有事,也会让朱标替代自己主持早朝,比如现在他来栖霞行宫的这段时间,早朝仍旧是坚持召开的。



    另外一位便是大明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。



    崇祯雄心壮志,立志做个中兴之主,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都是很常见的,每日早朝必到,比朱元璋还要勤政。



    “哦——早朝啊。”



    朱元璋听朱标这么一说,这才去了几分睡意。



    今日早朝……



    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么,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,旋即对朱标道:



    “标儿,咱不去了。”



    “好,那儿臣先行告退,回去主持早朝去了。”



    “等等,你也不准去!”



    “啊?”



    被叫住的朱标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。



    大明朝的早朝制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早朝都要严苛,而且是朱元璋牵头定下的,朱元璋也非常的重视,对臣子们要求严格,他自己也以身作则。



    但是现在……



    从昨天开始,他就觉得怪怪,说什么玩一玩,歇一歇的话,现在更是早朝都不去上了?



    他感觉自己这个父皇变了。



    但是哪里变了他又说不上来。



    他实在搞不懂父皇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。



    朱标当然搞不懂。



    因为朱元璋心里想的是他昨晚看的《明史》,刚刚说到早朝,他就猛然发现,那两位二十多年不上早朝的混账子孙是最长命的。



    一个嘉靖皇帝,二十四年不上早朝,在位四十五年,享年六十岁。



    一个万历皇帝,二十八年不上早朝,在位四十八年,享年五十八岁。



    而自己勤勉的标儿,甚至活不到登基。



    朱元璋算是想明白了,长寿的秘诀原来在于躺平啊!



    所以他确实是变了。



    相较于勤勉而早逝的标儿,他更想要躺平却长寿的标儿。



    而朱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父皇的话。



    “早朝……真不去了?”



    “嗯,不去了。”



    朱元璋再一次给予肯定的回答。



    朱标满脸疑惑,刚想要说什么,却被朱元璋抬手打断了。



    “咱昨天说了,你就在这里好好玩,歇一歇,放松放松,不上几天早朝,咱大明亡不了。”



    那几个不肖子孙几十年不上早朝。



    咱不上几天早朝不行?

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元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


    他的标儿为了叶巨伯的事来栖霞行宫,自己让他好好休息一下,但他却不敢丝毫放松,时刻鞭策自己,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了,心里想的都是早朝的事。



    他们以身作则,辛苦维持下的早朝制度,却在明朝中后期屡屡发生“从此君王不早朝”的现象,甚至一不上就是几十年。



    简直是混账!



    不过回头想想,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于严苛了?



    与其自己辛劳的成果被后世的不肖子孙霍霍,还不如放轻松一些,最关键的是,现在在朱元璋的心里,朱标的健康比一切都重要。



    可是朱标不这么想,仍旧坚持道:“可是父皇,很快就要开启大明的第一届恩科了,而且朝中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处理,如果你我都不在的话,恐怕……恐怕不妥啊。”

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

    朱元璋却是走过来,双手扶了扶朱标的肩膀,语重心长道:



    “没有什么不妥的,咱们不在,不是还有那些臣子吗?什么事都要咱们来操心,还要那些臣子来干嘛?你就放宽心,好好的在这里歇息上几天。”



    “记住,这是圣旨!”



    朱元璋末了还补上这么一句,让朱标无可反驳,只得道:



    “儿臣遵旨!”



    “好了,你先回去吧,咱还要回去再睡一会。”



    朱标实在是有些不适应这么放松的朱元璋,以前的朱元璋哪里睡过什么回笼觉啊?



    以前,朱元璋如此勤勉,他又哪里敢有丝毫的懈怠?



    现在,朱标也只能按照朱元璋说的做……



    ……



    朱元璋补觉补到了中午,整个人洗漱之后,神清气爽。



    他现在当然想去朱辰的书店去坐一坐,他昨晚连夜看完《明史》中的帝王本纪,心中有无数的疑问,想要和朱辰聊一聊。



    上一次,两人说到了封王戍边之策给后世的影响以及解决之道。



    不过才说了一半。



    朱辰说,如果能够取缔藩王的世袭罔替,大明也许能够延续国运几十年。



    朱元璋昨晚自己也看了一遍《明史》。



    崇祯卷给他的冲击最大。



    到了崇祯时期,皇室宗亲尾大不掉带来的危害已经十分的严重。



    内部天灾不断,起义此起彼伏,外部强敌环伺,而皇室宗亲呢,则是待遇不变,成为国家的蛀虫。



    前方吃紧,后方紧吃。



    崇祯皇帝厉行节俭,劳心劳力的为前线筹措军费,但后方的皇室宗亲却没有一个肯出钱的,别说出钱了,就是让利也不肯。



    清军第六次入塞期间,朱由检取出内帑数万,发给守城将士,每人只领二十钱,守城士兵们弹着钱说:“皇帝要性命,令我辈守城。此钱止可买五六烧饼而已!”



    可见当时的窘境。



    可是,朱辰说,就算解决了“天下养朱”的问题,大明也就堪堪能够延续国运几十年。



    为什么?



    而且,朱辰说,还有更好的解决之道。



    究竟是什么样的解决之道?



    又会给大明带来什么影响?能够延续大明的国运?



    朱元璋满腹疑惑。



    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,不过他刚想要出门,却突然想到了什么。



    朱元璋转身回来,从一堆书画中,随手拿了一幅,然后再往书房而去……



    喜欢大明:书店卖明史,朱元璋懵了!请大家收藏:(www.csw888.com)大明:书店卖明史,朱元璋懵了!(丝袜小说网)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